僅14.2%的人愛看國產動畫片,功夫熊貓來的正當時?“抵制不如進取,學人所長,補己之短,才是正道,從這個角度來說,《功夫熊貓》來的正是時候。”   ──網友“9條命”   週二下午,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的王大智去電影院看了正在熱映的《功夫熊貓》。回來之後就開始瘋狂搜集跟“熊貓”有關的評論和視頻,在大街上看到大熊貓玩具都忍不住多看兩眼。他說,“我現在滿腦子都是這只大熊貓。”   “很多中國元素都加得很地道,好親切啊。”在溫哥華大學攻讀心理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吳迪說,“當聽到片中人用英語准確地說出‘麻將’這個詞時,全場都愣了一秒鐘,隨後笑到爆!”   現在吳迪想的是,中國功夫源遠流長,大熊貓又是中國的國寶,中國為什麼拍不出這樣的片子?   近日,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通過新浪網對2865名公眾的調查發現,69.2%的人已經看過《功夫熊貓》,23.3%的人表示將要去看,7.6%的人表示不會去看。   “《功夫熊貓》來的正是時候”  你怎麼看好萊塢拍出的中國元素的《功夫熊貓》?   調查中,57.0%的人認為我國動漫產業太落後,好萊塢搶先開發了我們的文化資源;54.4%的人認為這不足為奇,好萊塢習慣拿各國最經典的元素作大片題材;48.7%的人認為好萊塢肯拍純粹的中國題材片,說明世界對中國的興趣在上升。還有23.9%的人認為沒什麼,誰愛拍誰拍,只要好看。  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結婚長孫立軍教授,日前在接受《北京日報》採訪時說,“用中國的土壤種外國的種子,收成卻比咱們自己種的要好,引發的問題可能不只是嫉妒那麼簡單。”   王大智一直都很喜歡動畫片。研究生都畢業了,可每次放假回家,窩在沙發上看動畫片依然是他最大的愛好。說起小時候看過的國產動畫片,他如數家珍,“《三個和尚》、《小蝌蚪找媽媽》、《沒頭腦和不高興》,我最喜歡《大鬧天宮》!”但近幾年新出的國產動畫片卻都讓他提不起興趣。前兩天他去碟店轉了半天,最後只抱回來一部《蠟筆小新》。   調查顯示,在不同國家的動畫片中,62.4%的受調查者最喜歡看美國的動畫片,其次是日本的(45.9%),喜歡看國產動畫片的只占14.2%。   國產動畫片與國外動畫片的差距在哪裡?調查中81.9%的人認為是缺乏創意,62.5%的人認為是缺乏成體系的製片體制和產業鏈,62.4%的人認為製作不夠精良,還有55.4%的人認為是缺乏文化自信和有競爭力的意識形態。   今年的“六一”兒童節,新版《葫蘆兄弟》在全國公映,將22年前共計130分鐘的動畫片重新剪輯成85分鐘的電影,這種“新瓶裝舊酒”的做法也引起一些爭議。一些受調查者認為,這種方式沒有任何創新,只是為了迎合那些成年受眾的懷舊情緒而已。   網友“9條命”在他的博客中寫道,想到《葫蘆兄弟》的炒冷飯,再對照好萊塢這部做足功課,創意絕佳的《功夫熊貓》,實在是令人汗顏。兒房屋貸款時百看不厭的《大鬧天宮》和《哪吒鬧海》都只能在記憶中重溫了,現今中國動畫片落得如此境地,確實值得反思。他說,“抵制不如進取,學人所長,補己之短,才是正道,從這個角度來說,《功夫熊貓》來的正是時候。” 我們有五千年文化,卻捧著金飯碗要飯”  “中國目前很難生產出類似《功夫熊貓》這樣的動畫大片,即使偶爾出一兩個優秀的作品,也不是必然的趨勢,無法持續發展。”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尹鴻教授說,中國動畫產業鏈還未形成,整個行業顯得急功近利。“好的創意是一粒種子,這種創意中國不缺乏,缺乏的是能把創意付諸實施的環境。”   評論家魏英傑卻說:“不獨缺乏創意、資金和技術,我們還缺乏拍《功夫熊貓》的雄心、苦心和良心,即與商業大片相對應的精神成本以及對待觀眾和市場的道德良心。這是當下國產電影的一個致命文化缺陷。”   “中國動畫片的根本出路是鼓勵原創,這需要整體上形成創作的氛圍。”福娃動畫宣傳片製作人、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路盛章教授說。   2月14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《關于加強電視動畫片播出管理的通知》,規定從今年5月1日起,國產動畫片在全國各級電視台享受的黃金時段將從原來的17~20時延長至21時。但路盛章指出,保護是有限的,只能幾年,幾十年。這不是最終的出路。   “我們有五千年文化,卻捧著金飯碗要飯。”他認為,我國動畫片沒有很好挖掘和組織這些傳統文化資源代償。“老北京有那麼多東西,城牆、胡同,卻沒有人關注。”   路盛章介紹,一個精心策劃的大片基本上都要2~3年的時間。真正做起來很難,要下苦功組織專家策劃,花費大力氣做市場調查。在這個過程中,政府尤其要起到宏觀指導作用,不僅僅是一個“振興中國動畫”的口號。   中國文化產業最大的軟肋是不成規模  政府在“十一五”規劃中首次提出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,高附加值的動漫產業就在其中。據了解,2007年,全球動漫產業的衍生品市場達58億美元,而中國僅為0.8億美元。   尹鴻指出,中國文化產業最大的軟肋是不成規模,文化產業所有者太多,都是分散經營、缺乏整合,大家都各自為戰,無法形成一個能夠托舉出優秀作品的生產機制,更缺乏有競爭力的文化產品。   資料顯示,2007年全國成規模放映的188部新片中,國產影片140部,票房18.01億元;進口影片僅48部,就達到了15.26億元。   20世紀初,美國電影同業工會在一份致白宮威爾遜總統的備忘錄里,闡述了電影作為軟實力的巨大作用,“電影可以成為以極小成本甚至零成本進行國家宣傳的最佳方式。”   “但是在這個極小成本背後,是美國文化工業每年800~1000部電影的拍攝量,和一套極其成熟完善的電影工業機制。”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學者周慶安說,大量被寄予厚望的發展中國家,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自然風物,卻常常處于國際軟實力譜系的末端信用卡代償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k34ikpuk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